「不過有些科展,都是爸爸媽媽幫忙牽好線,老師做主題給孩子掛名,小朋友就只是把主題讀熟,練習口試應對,其實也根本不是他做的。」
是的,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。所以這位主任與他的考官,就要有能力看著論文,問出關鍵的問題,並且觀察應徵者是否真的適合科部的學術氣氛。我個人認為,對年輕朋友來說,由於人生經驗有限,真實體驗過的,跟硬是背起來的,在應答的時候,光芒並不一樣。
假設,實力真的差太多,但運氣好又裝得像,錄取了。進去以後真的開始做研究寫論文,實力不夠且本人又沒有意願,那是很痛苦的。
事實是,不管規矩怎麼定,都會有不公平,但這世界上,「公平」並不是我們追求的終極價值,「不公平」卻是預設與常態。
就像同學您跟我一樣,知識吸收能力不錯、考試厲害,所以考進了醫學系,這對於有閱讀障礙的人、考試容易緊張失常的人、家庭因為暴力或貧窮而無法靜下心來讀書的人,公平嗎?
你我出生在臺灣,人均 GDP 在世界 225 個國家排行 25 名,跟南蘇丹或索馬利亞的孩子比,我們擁有這樣安全方便的社會,這公平嗎?